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汽车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特别是汽车安全运行问题,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对汽车产品立法,实施法制化管理,并制定各类汽车法规,对汽车安全等技术性能加以控制,从而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汽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危害。
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主要有三大体系,分别是美国技术法规体系、欧洲技术法规体系、日本技术法规体系,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自己的汽车法规。但这些法规基本上都是参照美国法规或欧洲法规再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制订的。
汽车安全技术法规是主要围绕如何有效控制汽车对社会危害而制定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等,从汽车设计、试验等环节制定相应技术要求,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另外,在汽车运行安全方面,车辆驾驶人对保养维修知识与意识匮乏。绝大多数机动车所有人和驾驶人对于车辆构造、技术状态、技术性能等的认识和认知均有不足,并不具备对车辆性能变化的了解和感知的能力,无法及时发现车辆的故障和隐患,从而车辆行驶时对驾驶人、车上人员及其他交通参与者形成了安全威胁。甚至,很多驾驶人对于车辆正常保养维护的方法和必要性也知之甚少,使车辆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和必要的保养与调修,增加了车辆故障率。
因此,各国普遍采用强制性和周期性机动车检验,依据车辆的使用性质和车辆类型,制定了不同的检验周期和频次,对车辆实施运行安全技术及尾气排放检验,如日本中对于家用乘用车、微型乘用车要求首次第三年检验;之后每两年检验一次;德国对于乘用车实行3-2-2的方式实施机动车检验合格证制度;在美国除了进行强制性检验外,运输公司还进行不定期检验以及驾驶员日常检验;从而保障车辆良好的技术性能,同时政府部门组织路检路查,对车辆的状况进行检验。一些研究数据表明,通过机动车检验的投入,及时发现车辆的安全隐患及缺陷,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排放污染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投入的12倍多,因此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通过执行相应的标准法规对车辆进行强制性周期安全技术与排放检验以及不定期检验,能够弥补车辆所有人由于车辆技术知识匮乏不能及时发现车辆安全隐患及缺陷的短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通过车辆排放检验,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注:部分摘自网络资料